新闻中心

ISO9000全国客服热线
新闻中心图标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ISO体系在电视节目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来源:艾索   发表时间:2012-09-20


本文结合我国部分电视台新引入ISO9001 :2000(以下简称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通过新旧 节目质量管理方式的比较,着重讨论现代质量管理思想在电视节目建设中的价值。

一、应用状况

现代质量管理思想源于美国,它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特色,并通过ISO来推动。在为达到或实现质量的所 有职能和活动的管理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质量战略,以确保一个组织以其产品或服务赢得市场,并取得最佳效果。名牌战略是 质量战略的核心部分。现代质量管理思想的另一特色在于注重质量文化的建设,认为质量文化应当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因此,质量 管理既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文化意识特征。

我国电视节目质量管理发轫于改 革开放中期,伴随着广播电视业特别是有线电视的发展而提出。有线电视频道及传输网络给广大观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引 发了电视界的区域性竞争;出版与报业集团化运作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竞争。信息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和受众需求多样化,打破了不同传 媒间的传统界限。电视传媒界认识到传统“把关”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形势,一方面舆论导向的把关难度在加大; 另一方面,围绕电视节目的内容及时效性等因素,传媒界诸多媒体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特别在民众“知情权保障”的背景 下,电视媒体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而这两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媒体能否吸引受众 ,凝聚社会注意力。节目质量与电视媒体质量形象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喉舌功能的发挥,也关系到收视率的高低,市场占有份额的大 小,广告客户的多寡,直接影响到电视媒体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频道为基本运营单位,构建以节目品牌体系为基础的“精 品频道”发展战略等全新思路的提出,使电视节目质量建设成为电视业发展的核心话题。

在各电视媒 体完善与构建全新的电视节目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是我国电视传媒界最早引进现代质量管理思想并通过ISO认 证的电视节目采编机构。去年,厦门电视台和山西电视台也先后通过认证。但三家电视机构中,只有山西电视台的管理体系覆盖全台 宣传管理工作。尽管目前通过ISO认证的电视媒体为数不多,但从广播电视界纷纷组团前往三台考察学习的情况看,这种认证的势头不 减:在北京,北京电台从一个频率的认证发展到整个台的认证,已影响到新组建的北京广电集团的质量管理理念与行为。福州电视台 将2004年定为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建设年,并多次组团赴厦门等地考察取经。寻求品牌突破,实施“名牌节目”战略,建立 个性化频道,以特色拉大节目影响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已成为当下电视传媒全员努力的目标。

“名 牌节目就是文化力,就是生产力”的概念被愈来愈多的从业人员所接受,现代质量管理思想已开始浸润电视传媒业,质量文化被 奉为传媒文化的核心,得到重视与实际运用。

但我们也应看到,现代质量管理思想在我国电视传媒中的应 用起步晚、发展不平衡、覆盖不全面,有待进一步加深认识,统一思想,有待质量认证机构和传媒机构的共同推动。

二、主要内容

电视节目与一般形态的产品相比,具有特殊性。主要有:一是技术特性,指电视节目的技术指标和具体形态,包括画面清晰度、节目技术指标等;二是信息的周全与可靠性,指信息资讯节目所传递的内容是客观存在,而不是主观捏造的,影视娱乐类节目的编播是健康、有益的,不得误导受众;三是传播的时效性,特别对突发事件的引导要及时、准确、主动,各类节目的组织播放必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四是运营的经济性,要考虑目标受众的激发与市场份额的有效占有,以获取以广告客户投放广告为主要方式的市场回馈。

电视节目的另一个质量特性是以顾客为关 注焦点,这种关注包含服务顾客、让受众满意和及时、准确掌握舆情与引导舆论,发挥喉舌和满足大众“知情权”的功能 ,增强媒体的公信力。从目前通过ISO认证的电视媒体看,大体是从电视节目的这些特性来构建符合自身运作机制的节目质量管理体系 。结合这些台的实践,本文认为在我国电视媒体全民所有制前提下,节目现代质量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明确并强化电视节目质量管理的主要指标。我国电视媒体具有喉舌、传播和产业三大功能,这决定了优 秀的电视节目必须导向正确、群众满意、制作精良、市场欢迎。这样也就规定舆论导向、资讯周全状况、收视表现、经济成本和技术 状况成为电视节目质量管理的五大主要评价指标;其中导向正确与否具有“一票否决权”的权威地位,属第一层面;其他 四项质量考核指标属第二层面,贯穿节目制作播出与反馈各环节,呈现动态特征。

第二,推行质量指标量 化管理,增强管理的客观性和刚性。长期以来,我国电视传媒对节目质量的管理,停留在播出与播后环节的评价上,这种分析并不具 有直接的纠正功能。其操作一般由节目终审者或负责该节目的阅评员来完成,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和不确定因素;对节目的评价更多 是从政治把关和主题宣传落实情况来考虑,至于如何增强传播效果,往往重视得不够。现代质量管理思想要求将受众作为关注焦点, 因此必须将相应的质量管理指标分解到各环节,按照“把关、预防”的质量控制过程,分层考核节目质量。将第二层面的 四大指标作量化处理,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达成整个管理体系的可比性与可分析性;通过指标基数等同权数比例综合的质量评价方式 赋予收视率、资讯周全状况、经济成本、技术指标各指标各一百分,并赋予各环节3:3:2:2的权重来进行考核管理。导向的评价主 要根据意识形态的要求来进行的;收视率的考核主要委托专门调查机构来进行,逐日公布收视情况;运作成本考核包括质量成本和制 作成本两部分,其中质量成本主要体现在各环节的把关和因节目淘汰或重新制作产生的支出。考核周期为一个月,期间实行跟踪考核 警报制度。

第三,关口前移,加强节目采制过程的质量管理。电视节目采制包括节目的自办与引进两个部 分。引进节目的评估要建立在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市场运作机制上,实行项目投资管理。自办节目落实现代质量管理思想的关键在于改 变传统模式,从节目的策划与设计开始,到采编制作、播出与市场收视的调查全过程,各环节均要实行质量控制,采取必要纠正措施 ,并根据受众与利益相关主体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节目质量,完善节目形式与编排方案。可引入工序质量控制管理思路,对节目的构 成因素和工作效率进行评价。由于电视节目属精神产品不能照搬工业产品的工序控制管理方法,但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总结各类 节目和题材的创作经验,理出相应的过程管理指标与要求,注重在实践中完善,把好各个创作流程的质量关。

第四,启动优胜劣汰机制,持续改进节目质量。节目质量决定节目的市场份额,决定节目的生存。因此,要以建立健全优胜劣汰 机制来增强全体从业人员的现代质量管理意识与责任,动员人人参与节目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受众市场最大化与节目质量的持 续创新与改进。

第五,实施名牌工程,树立良好的电视传媒形象。媒体的形象同其他行业一样,要靠名牌 节目来吸引关注,形成影响力。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培育精品,打造良好节目形象,不断增强栏目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大力 实施名牌战略工程。名牌节目,具有较好的市场收视率、较强的传播渗透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这样的目标,要求电视传媒不仅 要创造有质量优势的产品,还要实施有效的营销战略。要在社会整体利益和受众需求的和谐统一中,优化节目结构与播报样式,强化 节目开发力度和传播时效性。随着电视频道专业化时代的到来,一个栏目养活一个频道的时代宣告结束,面对新出现的窄播竞争,惟 有深挖资源、做足特色、形成个性,惟有实施以栏目品牌为基础为体系的“精品频道”战略,开拓多元发展格局,才能获 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机会。

三、若干问题。

第一,领导的重视和持续推 动。从广电业的实践来看,目前现代质量管理思想运用所存在的“不广泛、不平衡、不彻底”现象,与领导的认识息息相 关。往往是领导重视的地方就或多或少引进先进管理理念,领导不重视的地方仍然在搞老一套,守着频道资源过日子;在引进的过程 中,由于是项全新的工作,难度大,半途而废者不在少数;少数请来认证机构帮助建立新的管理体制的电视台,又不免受到各台具体 运作机制的影响,同时认证机构“头遭作新娘”没经验,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所以还需要媒体与质量认 证机构共同推动。

第二,广电产业化运作机制的建立健全。广电产业化是我国广电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动 力,但目前电视传媒的事业属性仍很明显。改革是个艰难的过程。随着音像节目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卫星数字传输行业在中国的进一 步发展,副省级城市节目的上星,中国电视传媒迎来了新一轮的竞争,“守着频道过小日子”的生活将被无情打碎,市场 将逼着不同层面的电视传媒与电视节目公司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与节目营销策略来巩固、做强自己的市场。

第三,节目市场培育和规范。我国现有的电视台节目主要是由自办节目与引进节目构成,自办节目多局限在咨询、服务、专题和情 感类节目上;电视台绝大部分时间播出的是影视剧,但影视剧的市场开发和管理尚处于成长阶段。在电视播出频道不断增多的情况下 ,需求扩大造成片源紧张,重复播出率高。而自办节目区域性明显,整体创作水平低,造成节目形态过于单一、采编水平层次偏低、 创新能力和传媒核心力不足。受政策影响,在限制境外节目机构进入的前提下,出现这种状态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节目市场尚未形成, 市场压力不足。

因此,广电传媒要按集团化运作思想,打造跨区域、跨媒体的大型传媒机构,不断扩大节 目质量文化的建设基础,使节目产品意识得到增强,推动中国电视界创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名节目、名频道,增强文化的竞争力和跨文 化传播语境中的话语权。


返回


特别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艾索管理咨询”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艾索管理咨询,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艾索管理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艾索管理咨询)”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深表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即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尽快予以更正或删除。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400-681-9001